Featured image of post 积极心理学的智慧:关于韧性、成长与幸福的人生课题

积极心理学的智慧:关于韧性、成长与幸福的人生课题

积极心理学的洞见与名言集锦,涵盖从韧性与失败到人际关系与个人成长等主题——为你构建更有意义的人生提供智慧。

失败与韧性

  • “我成功了五千次,只是为了找出什么方法行不通。”
  • “我是在失败中走向成功的。”
  • “最有创造力的科学家,也是失败最多的科学家。”
  • “学会失败,否则就会失败于学习。”
  • “要有勇气直面残酷的现实。”
  • “你无法控制失败,但你可以决定它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。”
  • “幸福的人(前10%)并不是经历的苦难更少,而是恢复得更快,并且在失败后会问自己:我能从中学到什么?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件事?”
  • “信念不够,还需要大量的努力和坚持,还要经历许多失败,并且要从中学习。”
  • “正是在严冬的深处,我终于明白,自己内心有着不可战胜的夏天。”
  • “耐心与坚持可以奇迹般地扫清障碍。”
  • “成功人士并不比别人失败得少,只是善于利用发生的事情。”
  • “经历痛苦后:采取行动,承担责任(而不是责怪他人)。”
  • “改变是一件困难的事。”
  • “沉默的重要性。自我反思极其重要且有价值。”
  • “大脑常见的判断错误:放大(夸大错误后果,放大痛苦)、缩小(承担责任,不推卸)、重构(更客观地看待事物)。”

自信与成功

  • “成功者的特质:不断提问。相信自己能做好。”
  • “营造良好环境:画作、座右铭等。潜移默化的影响力。”
  • “把你最喜欢的书放在身边。”
  • “相信成功不等于成功。失败、坚持和努力才是关键。”
  • “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人创造未来。”
  • “没有区分的表扬反而有害。”
  • “每天写下自己的优点。”
  • “告诉自己:我可以做到。”
  • “欣赏美很重要!不要把任何事视为理所当然。”
  • “欣赏你的优点,它们会被强化。”
  • “我们总看到自己的缺点,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。”
  • “相信并尊重自己。”
  • “发现他人的长处并欣赏它。”
  • “如果你相信自己与众不同,你就会变得与众不同。”
  • “你的潜力一直都在,只需要相信它的存在。你的思想始终影响着你的生活。”
  • “创造积极的情境。”
  • “没有‘命运’这回事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改变。以前人们认为智商无法改变。”
  • “团队本身并不能提升效率,有共同目标才行。个人也是如此。”
  • “自我认知即命运。”
  • “自尊不能靠盲目自夸(自恋、脱离现实)来提升。健康的自尊应来自真实与实践。”
  • “傲慢不是自尊,恰恰相反(外强中干)。”

个人诚信

  • “诚信:言行一致,信守承诺。‘我说的话有分量,我有分量。’”
  • “有自己的观点,明确的是非观。”
  • “允许自己做一个普通人。”
  • “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依赖性自尊(没人能完全摆脱它)。”
  • “我是自己的决定者。关注自我。”
  • “挑战自己,把过去视为‘美丽的敌人’。”
  • “寻求他人认可的表现:‘我们说想要真相,其实是想要被认同。’”
  • “我足够自信,不需要参与评价。”
  • “关注事情本身,而不是他人的态度。”
  • “当他人的成功与美丽不再威胁你时,你才能享受更多。”

积极关注

  • “我们如何感知环境,比环境本身更重要。”
  • “挑剔者即使在天堂也能找到缺点。”
  • “看生活的光明面,在平凡中发现奇迹。”
  • “这只是一块石头,你可以把它当绊脚石,也可以当垫脚石。”
  • “学会积极解读生活。”
  • “绝不能浪费一次危机。”
  • “正反合,最终有综合。”
  • “事情本身未必是最好的,但有人能让它变得最好。”
  • “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看到困难,乐观者在每个困难中看到机会。”
  • “关注创造现实。你可能看到黑暗,而我认为大多数政治家其实诚实且尽力。”
  • “感恩很重要。”
  • “人的特性:感知变化,忽略恒常。优点:帮助我们度过难关。缺点:我们容易把持续的幸福视为理所当然(如健康、关系、生命……)”
  • “非要等到悲剧发生,才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吗?”
  • “微笑是会传染的(多夸赞别人)。”
  • “好心情能开阔视野,带来更广阔和更好的解决方案。”
  • “把痛苦转化为更好的感受,把它当作机会。”
  • “幸福在分享时不会减少。它是正和游戏。”
  • “我的幸福不会让别人痛苦。你值得拥有全部的幸福。”
  • “当我们试图压抑某些情绪时,只会让它们更强烈。接纳情感。”
  • “拒绝接受现实只会增加痛苦。”
  • “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重力是自然的一部分。”
  • “我们的情绪没有好坏对错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它们。”
  • “我们无法改变本性,所以要接纳、理解并善用它。”
  • “我可以有某种感受,但不意味着我必须屈从于对它的想法。”
  • “接受无法改变的事,改变能改变的事,并拥有分辨的智慧。”
  • “幸福取决于心理状态(而非外在事物)。”
  • “解放自己,享受当下。”
  • “做一个积极发现者。”

行动与成就

  • “成为你希望看到的世界的改变。”
  • “别人更多地模仿你的行为,而不是你的言语。”
  • “我们用来评价他人的标准,也是评价自己的标准。”
  • “应对而不是逃避,会带来更高的幸福基线。”
  • “推动人类进步的任务不会等完美的人来完成。”
  • “如果一个人自信地朝着梦想前进,努力过上自己想象的生活,他会在平凡的时刻遇到意想不到的成功。”
  • “无论你的头脑能想象和相信什么,都能实现。”
  • “怀揣伟大的希望,并敢于为之全力以赴,拥有伟大的梦想并敢于去实现,怀有巨大的期待并相信它们。”
  • “顺应现实,不逃避也不鲁莽(比如设计飞机时不考虑重力)。”
  • “为自己负责。没有人能一直为你负责,除了你自己。”
  • “当我们有了‘为什么’,‘任何怎样’都能实现。”——尼采
  • “破釜沉舟(把包扔到墙的另一边):现在你必须全力以赴跨越难关。”
  • “不要纠结‘可能吗?’那是无意义的,问‘我该怎么做?’你就会一步步实现。”
  • “言语有力量。当我们说出口时,更容易实现。”
  • “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,一切都会帮助你实现它。”
  • “当我们开始问‘怎么做?’资源就会进入视野(因为你的关注创造了自己的现实)。”

身体健康

  • “每日锻炼的力量=最强大的心理药物(包括瑜伽和冥想)。”
  • “每天至少半小时的锻炼时间。”
  • “每天大约8小时的睡眠。”
  • “每天15分钟的心理锻炼。”
  • “每天12次拥抱。”
  • “倾听你的身体。”
  • “恢复和锻炼同样重要。”
  • “宁可少做一点也不要什么都不做,防止无法坚持。”
  • “我值得拥有这种幸福!”
  • “锻炼后:记忆力提升、创造力提升、专注力提升、体力增强……”
  • “专注很重要,要训练它。”
  • “睡眠和锻炼是各个层面最好的投资。”
  • “难以入睡时,积极思考(这是反思忙碌日子的机会)。”

完美主义与卓越

  • “完美主义:导致对重要事情的瘫痪性恐惧,害怕失败,认为成长应该是线性的。”
  • “卓越:预见并接受失败,更信任现实,知道进步是螺旋式上升的,会有挫折甚至倒退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和卓越都可以很有野心和成功,但卓越者更享受生活,也更能面对失败。他们接受现实并加以利用。完美主义者在被批评时更防御,因此更难改变。”
  • “每个人都有一点完美主义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过于关注不顺利的地方。”
  • “卓越者享受每一步过程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者把问题看成两个极端:要么全有要么全无。”
  • “卓越者能接受个人失败,也能接纳完整的自我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者害怕失败,也害怕被看到失败。”
  • “过程和目标同样重要。”
  • “欣赏微小和普通的事物,而不是把它们视为理所当然。”
  • “典型的完美主义:要么不碰,要么全吃光。要么是超模,要么就超重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只会伤害自尊(因为他们不接受真实的自我)。”
  • “卓越者也不要求别人完美(对他人宽容)。”
  • “卓越者有创造性的张力:面对问题时的兴奋感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的瘫痪性恐惧:当我们担心失败时,很难行动(是创造力的敌人)。”
  • “尝试新事物能帮我们获得好运,因为我们开始看到以前没见过的东西。”
  • “20%的时间可以完成80%的工作,把另外80%的时间用在你真正关心的地方。你最终会在工作中找到幸福,并在其他方面取得更多成就。”
  • “找到你高效工作的时间段,在那里高效完成工作。”
  • “从完美主义转向卓越很难。”
  • “有一点完美主义也没关系。”
  • “过程本身就是奖励。”
  • “我们总是因结果被表扬,而不是过程。我们的尝试、应对、失败和重新站起来——过程也值得奖励。”
  • “要意识到哪些是我想改变的,哪些是我想保持的。”
  • “在人生终点,我会写下我的巅峰之作。在那之前,一切都是草稿。”

心理加工

  • “持续反思并不总是好事。适时转移对某些负面情绪的注意力(战略性不作为,之后才能行动)。”
  • “‘没意义,不会有结果。我们继续前进吧!’”
  • “别为小事烦恼。它值得我花时间和精力吗?”
  • “什么是心理成熟:我们能深入当下,也能跳出来看一年后、人生中是否还重要?然后再回到当下,随心所欲。”
  • “3P:允许做普通人,积极思考与发现,视角自由切换。”
  • “情感(Affect) 行为(Behavior) 认知(Cognition)。”
  • “标志性性格优势:积极情感、投入的生活、有意义的生活。”

人际关系

  • “关系是生活的一部分。你需要找到属于你的份额。”
  • “成为一个恋人,需要拥有智者的细腻、孩子的灵活、艺术家的敏感、哲学家的理解、圣人的包容、学者的宽容和坚定者的毅力。”
  • “‘无声的绝望’”——梭罗
  • “当我们进入一段关系时,总希望它永远保持最初的样子。”
  • “接纳本性。期待永恒只会注定失败。”

解决之道

  • “努力经营。”
  • “与其专注于寻找‘对的人’,不如在找到之后努力培养她成为‘对的人’。”
  • “关系中没有‘成功’,只有‘持续成功’。”
  • “拥有需要共同完成的更高目标(如工作、孩子等)。”
  • “支持彼此的希望与梦想,为生活注入意义。”
  • “关系仪式(如每周两天一起吃午餐)。因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总会被搁置(没有仪式就会遗忘)。”
  • “更深层次的亲密(相互了解)需要敞开心扉(展示弱点和羞耻的事)。但这些需要随着时间释放(就像领导力,爱也需要投入与诚信)。”
  • “被了解胜于被欣赏。”
  • “冲突时,不要问‘哪里出了问题?’直接解决问题,一切都会变好。”
  • “生活在无菌环境有害;没有冲突的爱也缺乏免疫力。”
  • “爱在细节中(记住重要日子、送花、赞美、微笑……)这些都是免费的。”
  • “‘谢谢你想到我。’”
  • “学会共情。‘她的感受如何?’”
  • “注意你的言语。当你针对行为、思想本身时,这是健康的;但针对人、情绪或人格时则不健康。”
  • “例如,‘把马桶盖放下。我让你倒垃圾你没倒,我有点失望’(正确)。‘你太不体贴了。懒人,你不值得我信任’(错误)!”
  • “好伴侣:先做优点发现者,再做优点创造者。”
  • “最好的表白:‘你让我想成为更好的人。’”
  • “关系是表达,而不是取悦。”
  • “不要对爱人做你不会对陌生人做的事。”
  • “爱在细节中。”
  • “积极感知。”
  • “相互欣赏。”
  • “不要把任何事视为理所当然。自我实现预言。”
  • “做优点发现者(持久爱情的特征是对伴侣的评价高于事实)。”

爱的维系

  • “努力经营。”
  • “被了解胜于被欣赏。”
  • “接受冲突。”
  • “做优点发现者。”
  • “沟通要积极且建设性。积极是主动表达感受并正面评论而不是被动回应。建设性是让表达更丰富并主动提问。”
  • “要投入和关心,而不是麻木和冷漠。真诚而非虚伪。”
  • “自利型:因为爱而付出(我快乐,所以我给予)。”
  • “利他型:出于责任,虽然不喜欢(你快乐,所以我付出)。”
  • “你想成为哪种?你更喜欢哪种?”
  • “自利型并不‘可耻’,相反,它是所有激情和动力的根源。”

幽默感

  • “初次见面:幽默是最有吸引力的方式。”
  • “培养幽默感:记录积极内容,看待外部世界时积极转化,多看有趣的人,不断问:我为什么这么幽默,别人为什么看不到?有时需要压抑情绪(如极度悲伤)才能编出笑话。”
  • “当别人(或自己)犯错时,幽默可以化解尴尬。”
  • “幽默是巧妙释放内心冲动(情感)的一种方式。”
  • “幽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态度。”
  • “六块石头可能打断我的骨头,但语言永远伤不了我,除非你朝我扔字典。”

独立性

  • “真正的自尊永远不会‘太多’。”
  • “人不必总是表现得谦虚。我知道自己的价值。”
  • “你无需炫耀,但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成就。”
  • “过度谦虚其实是另一种炫耀。”
  • “忠于自己的原则。”
  • “当我们培养自爱时,更容易去爱别人。”
  • “‘你往东,我往西’依然是依赖。应该是‘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’。”

习惯与成长

  • “我们先养成习惯,习惯再塑造我们。”
  • “更大的礼物是发现一颗美丽的心灵。”
  • “天空才是极限(无限的未来)。”
  • “假装直到做到。当你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时,你真的会做得更好。”
  • “即使有理论,不立即行动也会很快遗忘。”
  • “做艰难决定时,你其实很清楚哪个是对的,别想太多,直接去做!”
  • “在舒适区,改变很少;在恐慌区,很难坚持到底。拉伸区,适度挑战自己,才是最佳。”
  • “行为和态度不喜欢不一致,所以我们最终要么改变行为,要么改变态度。一定要改变行为,不要让行为拖累态度(态度往往是对的)。”
  • “有时快乐是笑声的源头,有时笑声成为快乐的源头。我们的行为既反馈给别人,也反馈给自己。”
  • “即使我们采取行动,也往往会在之后真正做到。”
  • “‘抬起头!’真的会带来自豪的心态,营造自信的氛围。”
  • “‘在困难中寻找机会。’”——丘吉尔
  • “表达情感有益健康。”
  • “没有其他办法。你可以整天思考,但什么都不会发生。除非我们带来真实、实际、行为上的改变。”
  • “有负面情绪时,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身体哪个部位受影响,而不是过度思考‘我怎么会这样?这不对。’它会自我修复。不要想着‘消除’它,而是感受身体状态(让神经通路改变方向)。思考情绪本身无效,需要重建认知。多么幸运……!”
  • “如果你来自地狱,那就创造天堂。”
  • “休息对记忆和创造力很重要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:致力于抱负与成功。”
  • “卓越主义:负责、敏感、简化、幸福。”
  • “完美主义:焦虑、内疚、失去锋芒、失去动力与抱负。”
  • “要驾驭自然,必须顺应自然。”
  • “没有好坏之分,它只是存在。”
  • “在日记中发现益处。”

高峰体验

  • “‘高峰体验’,感觉极好且完整,仿佛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。”
  • “如何获得:专注,一次专心做一件事。”
  • “花时间去体验。匆忙是高峰体验的杀手。”
  • “写下来、反复思考,会增强体验。”
  • “立即引入真实、实际、行为上的改变。不要等待。”
  • “行为会改变你的态度。”

分化

  • “分化是指:当你与他人在情感和身体上越来越亲近,尤其是他们对你越来越重要时,仍能保持自我感的能力。分化让你在爱人、朋友和家人施压你去认同和顺从时,依然能坚持自我。”
  • “高度分化的人可以在同意时不觉得‘失去自我’,在不同意时也不会感到疏离和怨恨。”
  • “像我们想要的那样去做,我们就会成为那样的人。”
  • “拥有榜样非常重要,它能拓宽我们的局限。”

工作观

  • “把工作看作:一份工作。结果:盼望假期和升职,只想加薪和权力。这会让我们不快乐。”
  • “把工作看作:一种使命。结果:能参与其中是一种特权!渴望做得更好。快乐!”
  • “自我一致目标:做你真正想做的事。”
  • “思考:没有我的努力,许多人会受苦(如医生)。”
  • “不要完全抗拒物质幸福,但绝不能依赖它。”
  • “我们如何解读现实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真相。这不是借口,而是事实的一部分。”
  • “我们不应逃避自己的自然需求。”
  • “最崇高的事是倾听内心的声音。”

目标设定

  • “没有目标,我们会焦虑。”
  • “人际沟通:设定一个双方参与且内在依赖的和谐目标。”
  • “‘不劳无获’是错误的。我们可以‘愉快地做得更好’(自我一致目标)。”
  • “对某事感兴趣→设定和谐目标→积极参与→轻松愉快地成功→更自信→设定更多和谐目标——螺旋上升。”
  • “亲自动手、自给自足其实让人更幸福、更健康(证明你有能力做想做的事)。”
  • “太容易未必好。”
  • “发现他人的优点与优势,而不是挑毛病(关注改变自己的现实)。”
  • “找到你的性格优势。你做得最好的是什么?不要只关注局限与缺点。”

心理健康的来源

  • “理解这个世界(苦难是可用的)【对象:世界】。”
  • “可控感(我能应对压力和艰难)【对象:自我】。”
  • “正念感(这次失败不是白费,我从中学到了)。”
  • “写日记时,无论你是否意识到,都会写到这些方面,所以写日记是让人心理健康的工具(减压、提升幸福感)。”
  • “自我一致目标:工作、私生活,一切都应有目标(和计划),变得更高效、更丰富多彩。”
  • “拥有目标和承诺才重要,不在于我获得了什么。”
  • “活着不是为了赢得战斗,也不是为了终曲,而是为了过程。”
  • “目标不是责任和义务,而是做你内心深处真正关心的事。想做,而不是必须做。”

活在当下

  • “当你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时,就享受当下吧。”
  • “为每一件小事感恩,哪怕只是活着。”
  • “目标是通向当下的手段。”
  • “‘我现在不快乐,但将来会快乐’——错。如果你现在不快乐,无论将来取得什么成就也不会快乐。”
  • “幸福就在你身边,只是你看得太远而错过了。”
  • “幸福不是到达顶峰,也不是盲目攀登,而是享受每一步向上的过程。”
  • “执行上的难点:必须克服个人困难和社会压力。”
  • “人生太短,做必须做的事都来不及,更别说做想做的事。”
  • “如果你想要一个更幸福的世界,就从自己做起。”
  • “与其想我们必须忍受什么,不如想想我们无法失去什么。”
  • “把目标写下来真的会带来不同。”
  • “设定最早的开始期限(因为一旦开始,目标就会激励我们)。”
  • “目标(短期小目标)必须尽量具体(我们会更有动力去做)。”
  • “当你为员工设定他们觉得疯狂的目标时,其实会激发他们的能量(如乔布斯)。”
  • “阅读传记的重要性:当你看到伟人从A到B经历的艰辛,会发现‘我也能做到!其实没那么伟大!’”
  • “人们能想象自己迈出第一步,但很难相信自己能登顶。”

休息与恢复

  • “应对压力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远离。”
  • “我们总想在很短时间内做太多事。”
  • “关注有效的部分,而不是缺点。”
  • “压力给我们动力,甚至让我们长期更幸福。”
  • “如果我们拒绝休息,实际上会伤害自己(心理和身体)。”
  • “工作1~2小时(根据身体感觉),休息15分钟(不看邮件,不打电话)。”
  • “方法:冥想、音乐、健身、午餐……”
  • “那这将是我的一天!我真的能应对。”
  • “灵活的作息:灵活执行计划/日程,不要非黑即白。”
  • “娱乐带来创造力。”
  • “压力→(无法缓解)→长期焦虑→(时间久了)→抑郁。”

调整方法

  • “小:工作1~2小时,休息15分钟(不要玩手机!)。不适合时(疲劳、焦虑等)就小憩一下。”
  • “中:每周休息一天,每晚好好睡觉。”
  • “大:假期——尽情玩!努力工作,尽情玩乐。”
  • “花时间欣赏生活之美。”
  • “恢复和玩耍是自然的。所有动物都会。但我们却拒绝。完全否认人性的最终只会遍体鳞伤。允许做一个普通人。”

专注与简约

  • “专注!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,都要专注!”
  • “数量确实影响质量。不要着急!”
  • “简单的事物可能很幸福,组合反而毁掉一切。”
  • “工作时不要用手机(尤其不要查邮件)。这会破坏专注力。”
  • “有时间做正在做的事的感觉会让我们更幸福。”
  • “当我们对别人说不时,就是对自己的幸福说是。”
  • “我还没有失败够多,无法成功。”
  • “勇气不是没有恐惧,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前行。”
  • “我们害怕学习和失败,因为我们意识到别人都在看着。”
  • “一个人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害怕犯错。”
  • “如果你想提高成功率,就把失败率翻倍。”
  • “‘我刚在你身上投资了一亿美元教育费,现在要开除你?’心理安全感:当你无后顾之忧时,反而会做得更好。”
  • “强制可以让人做事,但永远无法让人做好。让医生为医疗事故负责只会让情况更糟。”
  • “能坚持节食的人,平均都失败过5次以上。”
  • “可持续成长。找到你的最佳水平。”
  • “在寻找定位时,总会有试错。这没关系,因为事情就是这样运作的,最终利大于弊。”

克服拖延

  • “无论如何,坚持5分钟,立刻去做!(你不需要行动机制,只有先做了,过程才会激发动力)。”
  • “公开你的目标。”
  • “和团队一起做。”
  • “允许自己娱乐和恢复。”
  • “如果生活在没人看见的世界里,我真正想做什么?”
  • “冷静下来,花时间,多思考,多反应,就不容易随波逐流。”
  • “‘不说谎,守承诺’就是自尊(我的话有分量)。”
  • “‘最个人的,往往是最普遍的。’”
  • “敢于冒险只是暂时失去立足点,不敢则会迷失自我。”
  • “准备、准备、再准备,然后即兴发挥(努力很重要)。”
  • “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。”
  • “领导力就是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最勇敢思考的环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