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为什么AI无法写出改变我们的故事

为什么AI无法写出改变我们的故事

当知识变得免费且无限时,我们会更加渴望那些只有人类才能讲述的故事——用痛苦、喜悦和混乱的真实人生书写的故事。
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:正在阅读时,突然不得不停下来?不是因为疲倦或分心,而是因为某句话让你心头一震。也许你的眼眶有些湿润,也许你会给朋友发消息:“你一定要读读这段。”

这种时刻——正是我们需要讨论的。因为在我们为AI感到兴奋的同时,却忽略了人类故事之所以重要的关键所在。

缺失的成分

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,那就是:苦难

这里的苦难,并不是指痛苦或悲惨,而是指完整的人类体验——亲身经历过的生活质感,而不仅仅是对事实的了解。正如海明威所说:“写作其实很简单,你只需要坐在打字机前流血。”

AI不会流血。它会处理、预测、归纳模式。但它从未因担心所爱的人而彻夜未眠,也从未在读完一本深刻理解自己的书后感到那种特有的空虚。没有这些体验,它又如何能写出让我们停下阅读、凝视墙壁的文字呢?

这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

我们总是关注AI变得多么智能。但成为人类不仅仅是认知能力——而是情感与思想交织成我们所谓的“意识”。

想想看:当你读到一本改变你的书时,并不是因为作者是房间里最聪明的人,而是因为他们捕捉到了生命的真实。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痛苦或喜悦转化为文字,恰好表达了你未曾说出口的体验。

AI可以分析成千上万的分手故事,生成结构完美的失恋叙述。但它是否体验过看到前任遗忘的牙刷时那种奇异的空洞感?那不是数据,那是生活。

即将到来的洪流

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,既令人兴奋又让人不安:知识即将变得几乎免费。

还记得曾经为大学教育支付数万美元吗?很快,AI就能为任何有网络的人,随时提供个性化的课程。几百年来定义社会的知识壁垒正在瓦解。

那么,当每个人都能获取全世界的信息时,会发生什么?

我们会渴望那些无法被搜索到的东西:真正的人类体验。那些只有亲身经历、受过苦、并在苦难中找到意义的人才能讲述的故事。正如琼·迪迪恩所说:“我们讲述故事,是为了活下去。”更准确地说——我们讲述故事,是因为我们活过。

情感经济

在这个知识丰富的未来,情感的真实将成为稀缺资源。当AI能写出技术上完美的散文时,是什么让一本书值得一读?当任何人都能生成情节合理的故事时,是什么让我们熬夜到凌晨三点只为翻完下一页?

答案是那种无法言喻的品质——源自真实体验。这就是描述爱情和被爱情击溃之间的区别;是写“失去”与在悲伤中书写的区别。

这不是怀旧或浪漫主义,而是经济学。在内容无限的世界里,真正的情感共鸣才是区分优劣的标准。未来重要的故事,不会是最优化的,而是最具人性的。

我们能造出有感情的机器吗?

有时人们会问:我们能不能让AI拥有感情?给它传感器,让它体验痛苦和快乐,积累记忆?

也许可以。但问题在于——情感不仅仅是神经信号。它们与拥有可以受伤的身体、会失去的关系、以及对有限生命的认知密不可分。我们的情感由死亡意识、身体脆弱和对连接的渴望塑造。

要真正复制人类情感,你需要创造一个会害怕死亡、会明知终将失去依然建立关系、会背负选择重担的存在。到那时,你其实已经创造了另一种“人类”。

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

我并不是说AI不好,或者我们应该抗拒它。AI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工具,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、学习和创造方式。但它的本质——就是工具。

危险不在于AI取代人类创造力,而在于我们忘记了人类故事为何重要。我们会把效率误当成意义,把完美误当成真理。

在未来,AI可以回答任何问题,也许最有价值的,是那些只有人类才能提出的问题——那些源于亲身投入、对有限生命的认知、和背负选择重担的问题。

将会流传的书

在AI时代能够流传下来的故事,不会是情节最巧妙或句子最优美的,而是那些只能由亲身经历过的人写出来的:

  • 在绝望中依然感受过希望
  • 体会过爱情如何彻底改变对世界的理解
  • 经历过强烈到几乎像悲伤的喜悦
  • 明白有些真理只能通过故事、以迂回的方式表达

这些都无法被优化或工程化。它们是意识与境遇相遇的产物,是一个人将自己的体验转化为文字,让我们这些读者不再孤单。

最后的思考

我们正步入一个知识无限、但智慧——那种只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智慧——比以往更珍贵的时代。信息可以瞬间获得,但理解依然需要一生去体会。

所以,也许问题并不是AI能否像人类一样写作。也许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还记得人类写作为何重要:不是因为它完美,而是因为它证明了有人曾走过这条艰难而美丽的路,并找到了告诉我们的方式。

最近,哪本书为你做到了这一点?哪段故事让你感到被理解,是任何信息都无法替代的?

因为归根结底,我们在故事中真正寻找的,不是答案,而是那份“我们并不孤单于疑问之中”的安慰。